助聽器進入芯片之爭
中國聽力學網漢東聲總編指出:從助聽器整個產業(yè)鏈劃分,數字信號處理芯片業(yè)屬于助聽器制造業(yè)的上游。歷經數十年的資源整合和行業(yè)并購,基本在2010前完成。爾后其綜合效益開始逐漸釋放出來。其結果是助聽器芯片供應渠道整合成兩個:一個是廠家自主研發(fā)和獨家使用,另一個是提供可做二次開發(fā)的公用助聽器芯片。目前所謂6大助聽器廠家均采用第一種方式,自己獨立開發(fā)具有知識產權的芯片,僅供自己產品使用,而其他助聽器廠家則向公用芯片廠家購買。

顯然,由于芯片的獨立開發(fā),助聽器的競爭必然從單純的功能上升到芯片工藝上。在第57屆歐盟助聽器驗配師展會上,中國聽力學網專家的預測得到驗證:推出更先進的助聽器專用芯片硬件平臺,已經成為新產品發(fā)布的主要內容,同時基于這些平臺的助聽器生命周期被快速降低到2年時間之內。比如瑞士峰力公司發(fā)布了最新的助聽器技術平臺:Quest平臺。而就在去年,該公司在56屆歐盟助聽器驗配師年會上,發(fā)布了Spice平臺。這已是該廠家在過去十年來推出的第三個助聽器專用芯片硬件平臺:從早期的130nm到現在65nm芯片制作工藝,計算能力、電池功耗、無線通訊能力、存儲容量和兼容性等得到明顯改善,能大大提高助聽器現有的功能,包括雙耳聲音融合、聲音場景分析和處理、風噪聲言語強化和自動立體聚焦等,據悉能提高40%的言語理解能力。由于芯片平臺的改善,導致廠家助聽器產品線的擴充,我們看到的是能滿足不同生活方式、經濟能力和聽力損失的不同需求的助聽器的推出,從醫(yī)生植入的深耳道助聽器到耳背機不等。